本期大咖:人民日報《諷刺與幽默》執行主編 肖承森
文字 *** :3010字,閱讀時長 *** :15分鐘
《諷刺與幽默》作為《人民日報》的增刊,自1979年1月創刊以來,在中國的漫畫界就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一直以來,也保持著極高的群眾關注度。肖承森老師作為人民日報社《諷刺與幽默》執行主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北京漫畫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可以說是中國漫畫行業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肖承森老師自1988年開始漫畫創作以來,作品囊獲了諸多國內外大獎,今年作為二度受邀擔當“金海豚獎”評委的他,有著怎樣的行業感受?對中國漫畫行業有著哪些期待?對于行業從業者,有哪些經驗、建議和分享?以下就是蒜腸網大咖專訪欄目,對肖承森老師的專訪。
以下文字由蒜腸網整理且獨家發布,轉載需注明出處。
蒜腸:四年前您就曾經作為評委參與“金海豚獎”漫畫作品的評選,今年再度應邀回歸,您覺得今年的參賽作品與先前的作品有哪些變化?
肖承森:印象最深的就是變化。體現在題材,表現手法以及敘事方式,還有思考的問題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這應該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變化。對比四年前可以說是全方位的變化。
蒜腸:今年的作品中有哪個作品給您的印象最深刻,最能打動您的點在哪兒?
肖承森:今年的作品呈現出全方位的變化,作為評委也很欣喜的看到這些變化,因此很多作品都有很深刻的觸動,以至于在評選過程中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在做評選工作,有的時候甚至是用欣賞的眼光在看。因為要尊重這種評選規則和要求,因此并沒有對哪個作品做特殊記憶。如果讓我說眼前一亮的作品,就是其中組作品,作者描繪身著中國古代戰袍的NBA巨星的插畫。我們中國人的作品其實在過去這些年當中經常使用一些國外的語言來形容,比如用日韓的方式,歐美的方式講述中國人的故事,這是以前最常見的。而這一次,我發現描繪美國職業籃球巨星用的是中國人的視覺來表現。這正好跟我們過去多年走的路相反,過去是用中國人的故事、發生在中國青少年之間生活經歷,用西方人熟悉的敘述方式、故事邏輯和語言以及人物造型來表現。這回正好相反。
另一點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其中的一些插畫或者繪本的敘事漫畫,作者運用了一些當代藝術手段,這個不僅讓我眼前一亮,而且還心頭為之一振,印象非常深,就是用當代藝術的語言來表達。像我們在798,在宋莊看的一些藝術品,那些敘事風格不同于以往那種特別直接將故事,而更多的是通過跟讀者產生共鳴,共同來完成這個作品。
如果說前者給我的印象是咱們民族化,本土化,那么后面說的就是前沿化。我們現在的油畫跟一百年以前的畫法是完全不一樣的,那我們的漫畫也有這些變化,我們的敘述語言,包括我們的形式,用的一些非常當代非常現代前衛的這種語言,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可喜的變化。
蒜腸:今年疫情期間涌現出了一大批用漫畫來記錄生活,為抗疫戰士們加油鼓勁的作者及作品,讓我們也看到了中國漫畫行業的生機與活力。您是怎么看待中國漫畫行業的發展的?
肖承森:首先說這個作品,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表現現實主義題材,關注我們身邊的生活。之前的動漫題材會變現穿越,表現外空探索,這種其實離我們生活比較遠。而如今漫畫作者會關注社會,關注人類命運,這是中國漫畫的一個優良傳統,我覺得這些作者們對現實生活,身邊生活的關注,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漫畫的未來。
今年的疫情會給我們一生都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我想之所以能夠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就是這個公共衛生事件席卷全球的疫情會對我們心靈造成一種撞擊和影響。那么我們把這種心靈的體驗給它畫出來,這些作品也讓我們看到和報紙電視上看到的那種敘事新聞不一樣,讓我們有一些心靈的體驗,讓我們以后就對生命,對健康,對友誼,對付出有了深一度的理解。
來源:《諷刺與幽默》官網 作者:申寧濤、方安然
回到這個問題就是中國漫畫生機和活力,有了這個責任意識,如果說四年前,我覺得作品的題材涉足領域還不夠,有的就是純漫畫,跟我們生活很遠,而今天我們看到的作品,關注現實的作品,讓我們也看到了年輕人的未來。由于我們漫畫涉足了現實主義題材也涉及了人類共同關心的重大健康問題,疫情問題,那么我也借這個機會呼吁其他各個藝術領域的藝術家們,關注中國漫畫。
現在中國漫畫還有一個問題,主要就是從業人員的年齡結構偏年輕,像日本,美國,韓國,像宮崎駿那些漫畫家都是60歲左右還都在一線畫,因為他們的人生閱歷可以帶給他們對作品更深的思考。包括其他藝術家對他們的一種支持,若說中國漫畫還想有什么空間的話,我希望不僅僅是漫畫領域本身,也希望其他行業,領域都來關心,都來支持,來支持漫畫發展,這樣毫無疑問,我們的漫畫會有一個非常光明的未來。也希望漫畫愛好者,希望全社會對中國漫畫行業再多一些耐心。
蒜腸:您覺得在中國的漫畫行業從平面走向網絡平臺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您是否認同“快餐化”這個觀點?
肖承森:這個變化肯定是存在的,也是改變不了的,其實這種變化也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吧。因為網絡平臺,特別是移動網,手機的普及讓大家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漫畫,這是一件好事。然而這種快速傳播,碎片式閱讀會造成線下的這種快餐文化的形成,但我覺得所謂快餐只是現象。因為對傳統來說,漫畫表達是本質的一種藝術,那么藝術創作的本質還是思考,是不斷變化不斷創新,當我們在看到快餐,欣賞快餐的時候,我們應該想到“在廚房里那套過程”。表演上有句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以我覺得快餐的質量取決于長期揣摩和打磨的過程,我認為的快餐文化是傳播形式的快餐,而不是在創作在思考的快餐,所以在我看來,“快餐”文化只是形式上的“快餐”,這種形式也是更方便用戶閱讀的一種體驗。最后引用漫畫前輩經常說的一句話:“漫畫應該慢畫,前邊是漫畫的漫,后面是快慢的慢”。漫畫要下來,才能有更多經典的作品呈現。
蒜腸:最近幾年動漫行業在國內發展迅速,新星如雨后春筍一般。您對新一代的國漫創作者,有什么建議呢?
肖承森:所謂的建議就是我們要順應創作和漫畫發展的規律。首先要了解這個創作規律,要了解傳統,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創新。我剛說到漫畫創作者年齡比較年輕化,這可能是最初的發展形態,不是太多的了解。首先了解這個創作規律,了解傳統,這個了解其實只是開始,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創新和探索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根基的改變和沒有創新的傳統都不會產生活力。因此我建議大家按照漫畫創作節奏,按照漫畫市場發展的規律來做事情,這就不會錯。同時在創新的同時也要保留自己的個性,自己作品的特色。
蒜腸:《諷刺與幽默》承載了太多人的回憶,您對諷刺與幽默的期待或者說期許是什么?
來源:環球網
肖承森:《諷刺與幽默》無疑是一個傳統漫畫的品牌,或者是一份報紙,如今已有42年的歷史,再有2個月也就是它的生日了。放到整個動漫發展大的行業領域來看,也是一個傳統漫畫的品牌。那么《諷刺與幽默》自身也在尋求改變,剛才我多次提出來改變創新。其實近兩年來,我們也一直在關注新興動漫產業的發展,事實上,也為此付出了一些行動。我們現在不僅僅是一份報紙,在這個融媒體、全媒體傳播的時代,我們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同時入駐抖音號,快手等平臺,目前還正在做視頻。除此之外還運用新興的VR技術,在朝陽區打造一個新興的文化旅游產業園,將來也會為青少年朋友提供展覽表演的空間。也非常感謝您給我一個介紹的時間。目前我們正在做這些工作,也希望大家來關心這份報紙,同時也能走進我們的活動當中,我們很愿意為中國動漫今后的發展盡一臂之力。
蒜腸:您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國際、國內知名漫畫獎,在這些作品中,您最喜歡的是哪一個?
肖承森:其實很多人在談論自己作品時,你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件,經常有人說是下一件。既然我們在解決問題,我就想回顧我的一件作品,或許對大家以后有些啟示吧。10年前,有一幅作品入選了當年的世界新聞漫畫大賽。那副作品大致是一個魚形象的一個人,我所表達的主題是:這個人是以魚的形象生活在時間的海洋里,時間我是用一面手表的表盤在表達,而這個指針就是一個魚鉤。這件作品我想表達的主題就是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欲望的誘惑。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回到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呢,每一段經歷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欲望都可以寫就一段經歷,我想說這幅畫,讓大家從一個思維原點開始,就是人們生活在欲望當中,那么這些欲望可以構成多少故事,也用這幅漫畫給大家分享了一個所謂的構思原點。
作為第二次參加廈門國際動漫節,參加這個“金海豚獎”評選的評委,在此祝金海豚越來越年輕,祝我們這個賽事越來越成熟。
本期的大咖專訪,人民日報《諷刺與幽默》執行主編、北京漫畫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肖承森老師的專訪節目就到此告一段落了,如果您對現階段國漫行業有什么特別見解,對中國動漫事業有什么期待和建議,也可以與我們聯系,發表和表達您的觀點,咱們,下期見吧。